2006年1月16日,各大中文报(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光明日报、光华日报、东方日报)皆不约而同的报导首相阿都拉在泰国《曼谷邮报》所撰写的专栏“全球观点”的文章内容。
各大中文报的相关新闻都引述阿都拉自陈本身温和但坚定的施政风格与前任首相马哈迪全然不同,以及他甚至比历任首相得到马来西亚人民更大的委托。
这一类我国各中文报竞相吹捧阿都拉处事开明的报导,沿袭了阿都拉上台初期以及2004年率领国阵在全国大选中大捷以来,至今仍未曾停歇的造神运动,一厢情愿的认为受了诸多溢美之词的阿都拉会顾及优良风评以及在强大的民意造势之下,从善如流,对政商利益盘根错结的国家正经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自阿都拉上台以来,中文媒体已经吹捧了他两年,若再推前从1999年1月马哈迪委任他为副首相的时刻算起,媒体共襄“与阿都拉感觉良好”(Feel good factor)的盛举已经6年有余。在局势瞬息万变的政坛上,在位一年就好比“天上一年,人间一光年”,若政治领袖真有改革的决心与意志,早成其事。怕只怕这6年来对阿都拉不间断的正面评价,又是中文印刷媒体一厢情愿的期许,就象2003年双林把马华领导棒子交给黄家定和陈广才时那样,中文报大篇幅报导出身自华小背景的两人,在处理华教议题时会比源自英文教育背景的历届领袖,更具“敏感度”、诚意和决心。结果,中文报从封面至封底让两人日日出镜两年有余,最终华社换来了一个终身学习运动、一所党校以及一个2632英文教授数理方案。和改善华教前景无关,与国家有效治理无涉。
媒体的造神运动,只能塑造一个人治的社会,一切国家决策还是得以被捧上神台领袖的个人意志、利益考量和喜好来决定。因此,媒体从业者必须摒弃针对领袖的个人崇拜(膜拜),发挥媒体第四权的功能,监督时政、针砭时弊、呼吁及鞭策各造参与完善国家建制法规的设立,才能促成法治社会的成形,促使政治人物在制度的规范下,依据民意以及社会公正与公平的原则来治理国家。 Category: 政治(Politic) ; 媒体(Media)
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