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我们有一个奇特的“赶时节,迎喜庆”的风潮。
每每一到任何“据说意义重大”的历史时刻,全国上下就机械式的兴起一窝蜂举办相关时节嘉年华的羊群心态。
此前,为了配合今年8月31日举国欢庆国家独立5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政府动用超过一亿元马币来张罗国庆庆典的铺张作风,就体现了以国阵政府为首的政府单位、企业、媒体、购物商场等等呼唤群众一起为“喜庆时节的符号”歇斯底里疯狂一番的应景、应节心态。
然而,吊诡的是,这些年来我国任何意义重大的历史坐标缅怀时刻,无不呈现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门面铺张大于深刻体悟反思”的通病。
独揽建国功劳
说得难听一点,这种“赶时节,迎喜庆”的作风,更进一步演变成“什么时节来了,就让政治势力和商家利用来谋权、谋名和谋利”的曝光工具和赚钱生意。政治人物和媒体商家藉着对历史符号的诠释、操弄与渲染,进行赤裸裸的官商交媾:政党和政治人物得权;媒体和商家得名、得利。
不过,政治势力和媒体商家藉历史事件来谋取私利的合作是有选择性的:
第一、有关历史符号与记忆的再现,必须能够服膺政党和政治人物的政治议程。
第二、任何足以引起群众对当下政权正当性的反思,或足以分薄政权独揽建国功劳的历史事件与纪念时刻一概被淡化处理。
这也就是为什么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半岛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被无限度放大;而1963年9月16日沙巴、砂拉越正式与马来亚半岛合并组成马来西亚的历史却被刻意淡化的原因。
这一年来,我们一直从主流媒体的宣传和政治人物的言辞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马来西亚独立至今已经建国50年,今日人民所享有的一切建国成果,都是在独立初期由巫统、马华公会以及印度国大党,这三大民族政党组成的联盟政府(Kerajaan Parti Perikatan;现役政府国阵政权的前身)所促成的。然而,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事实上,根据历史,严格来说马来西亚不曾独立,马来西亚是在1963年9月16日成立的。当时,马来亚半岛、新加坡、沙巴与砂拉越合并组成我们现在称为“马来西亚”的国家。因此,马来西亚立国至今只有44年的历史,不是50年;而在50年前独立的马来亚半岛,现在已经成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不代表整个马来西亚。
切割大马历史
既然马来亚独立和马来西亚成立都同样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何我们的学校教科书和主流媒体会强调马来亚的独立史(1957年8月31日)多过于我们和东马人民共有的国家--马来西亚的成立史呢?甚至,每年让我们举国缅怀马来西亚正式成立的9月16日连全国公共假期的地位也没有呢?
这是因为马来亚半岛的独立史是由巫统所领导的联盟政府(现为国阵 Barisan Nasional)宣示和宣传政权合法性(legitimacy)的最主要论述。反之,马来西亚的成立却不是巫统和其联盟政党的专属功劳,有功劳的还包括当时在沙巴、砂拉越积极奔走游说人民支持成立马来西亚的东马政党,以及在新加坡由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
是以,切割了“马来亚独立史”这一块,或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至“马来西亚成立史”另一块,巫统会少了许多吹嘘联盟政权(以及现在的国阵)独揽独立功勋、立国辛酸和建国功业的宣传篇幅。在马来西亚,只有以巫统为首的国阵政权拥有资格继承先贤的立国和建国功绩,理应继续获得人民委托的论述也会跟着不攻自破。
此文刊载于2007年10月18日的《东方日报》“名家”版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OD_review.asp?news=1390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