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工业分工图谱中,美国占据价值供应链上游,而中国盘踞在价值供应链中、下游,一直是近十多、二十年来的国际产业链分工趋势。不论是来自中国的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或是总部设在新加坡的Grab都深明,要探析最前沿的科技和商业模式,一定要在美国设立据点,以便在集资、招才还有摸索未来创新的出路上不落人后。
我记得多年前,一位前辈曾提点,世界上大部分出口项目的最终目的地是美国,因为各国出口的原料和半成品最终可能被美资公司采购,或被第三方商家加工或包装,然后再转销美国市场。同样的,现阶段,世界上大部分工业的中、下游供应链都脱离不了中国。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贸易封锁,可能会让美资公司转向他国进口货品。可是,这些国家制造商所需的廉价原料、组装模型和机器,还是得依赖中国,或从中资投资于他国的公司采购。所以,我想不透,美国想从制裁中国的布局中全身而退、分毫不损的万全之策。
追根究底,讲究以大规模生产来降低采购、设计、制造和分销成本的现代制造业皆离不开工程学(engineering)。所有高效能、高品管的engineering,需要大批纪律严明(highly disciplined)和遵照程序(process oriented)的工程师来督导工业流程。而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可以依靠国家意志,来加速engineering流程、甚至是逆势re-engineering的国家。最经典的例子是美国《纽约时报》所描述的苹果iPhone“生产轶事”。
2007年,距离第一代iPhone上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乔布斯仍然不满意iPhone的屏幕 -- 因为他坚持要用不会被刮花的原料。而唯一能防刮的原料是玻璃。一位苹果执行级别(Executive)的高管火速前往中国深圳寻找对策。中国深圳的厂家特地设立一个全新的生产线,派遣大批工程师不分昼夜免费为苹果研发乔布斯所构想的防刮iPhone屏幕,并赶在第一代iPhone上架前,帮助苹果以及代工苹果产品的富士康(Foxconn)完成iPhone的组装(assembly)和出货(shipment)。而中国地方政府在这个帮助深圳厂家赢取苹果合约的竞标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跨工业资源补助。
据《纽约时报》转述该名苹果高管的话,整个端到端(end to end)的iPhone生产流程需要8700名中等级别的工程师。美国需要花大约9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招聘,而中国只需要15天。试问,放眼全世界,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为美资公司,或为躲避美国对中国施加高关税的跨国公司,提供那么高效能的工程升级能力(engineering ramp up capability)?
Reference:
Business Insider/New York Times: Steve Jobs Freaked Out A Month Before First iPhone Was Released And Demanded A New Screen
[1]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steve-jobs-new-iphone-screen-2012-1/?IR=T
[2]https://www.nytimes.com/2012/01/22/business/apple-america-and-a-squeezed-middle-class.html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