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我所认识的国家文学奖得主

我第一个认识的国家文学奖得主是Usman Awang,在中一的马来文课本读了他的生平和诗歌,知道他又被称誉为Tongkat Warrant,义寓不屈服于权贵和恶势力的文坛良知。

我所认识的第二个国家文学奖得主是沙农阿末(Shahnon Ahmad),1999年他因为不满前首相马哈迪对副手安华进行政治迫害,写了一本讽刺小说《Shit@PukiMak@PM》,结果遭到巫统各级领袖和马来主流媒体的围剿,后来他代表回教党出战1999年大选,并一举拿下吉打州Sik国会议席。

我所认识的第三位国家文学奖得主是A. Samad Said。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斑白的披肩长发和胡子。两年前,他积极参与各项回教党和公正党所主办的反英教数理记者会和讲座,和董教总、隆雪华堂等华团,还有其他印裔公民团体串联施压政府废除此政策。他在反英教数理万人大集会中面对迎面而来水泡和催泪弹,仍义无反顾的坚持游行的步履。

我所认识的第四位国家文学奖得主是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Interlok》小说作者Abdullah Hussain,我对他的履历没有特别的感觉和感动,对他小说中对华裔的成见倒是有点不以为然。

后记: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曾因为价值观的差异对不少人怀有偏见或轻蔑的态度,但是在他们之中,那些在关键立场上take a stand and march的人,总是让我折服。

----------

上个星期三在隆雪华堂听庄华兴老师导读《Interlok》(连环扣),凭记忆做了一些简短的摘要:-

反思一: 非关文学审美的族群情绪鼓噪,干扰了课题的理性探讨。

反思二: 对《Interlok》的评价视角,应该从文学审美,以及教材适用性的角度出发。

反思三: 由隶属独立前世代的巫裔作者撰写(1967年出版),处处充满那个时代巫裔对华、印裔刻板印像斧迹的著作,为什么要等到出版40多年后的今天,才突然被选为官方指定的文学教材,成为独立后第4、第5代学子的读物?为何这本著作只被指定为森美兰、雪兰莪、吉隆坡和布特拉再也(雪隆地带)四个地方中五马来文文学课的必修读本,是否有对进步地区的青少年进行social engineering的议程?

《Intelok》的叙述方式充满了作者对华裔的偏见,把华裔形容为欺骗土著土地的奸商,又一再的在华裔角色的对话中,透过华裔角色的忏悔来重申这是Tanah Melayu,华人是外来移民的观点。还有一段对话,一个华裔角色更离谱的指出,虽然土著对民族利益的捍卫过激了点,但那却是我们在这片土地生活的最佳方案。最后,作者再用华巫印联手抗英、大团圆收场来润饰和遮掩他著作中处处浮现的种族成见。论者提醒,提防被作者的“温情主义”所蒙蔽,而忽略了著作企图潜移默化灌输的意识形态。

欲阅读讲座报道,请点击林连玉基金会网站链接:
http://www.llgcultural.com/images/stories/interlock.jpg

 

Post a Comment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