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不提诉求干嘛要晤谈?

《南洋商报》率先在2月28日于报纸封面报导教育部长暨巫青团团长希山慕丁愿意会见董教总的消息,同样由报业钜子张晓卿控制的《星洲日报》紧随其后,于3月2日以包括头版在内的四大版新闻,刊登希山慕丁的独家专访内容。希山慕丁在访谈中重申不希望董教总怀着任何期望来与他进行会谈的立场。

以上新闻可被视为《星洲日报》在2月26日刊登前任董总主席郭全强建议“董教总应主动接触巫统”的专访后,两份报纸所作出的跟进报导。另外,根据《光华日报》的报导,希山慕丁在3月1日移交大马国旗予代表我国参加世界学校组第一方程式技术性竞赛代表团的记者会上,也表示董教总不应该在会面时提出任何条件,否则就有失诚意。

有趣的是,虽然《星洲日报》报导教育部长希山慕丁表示至今不曾接收过任何董教总要求会面的信件,并提示董教总应该向他提出正式的会面要求,而不是通过报章传话;然而马新社中文网的一则新闻却透露董教总曾多次致函首相署和教育部要求会面,但都没有获得当局正面的回应。

董教总多次致函均未获回应

笔者在翻查旧闻时也发现,早在去年8月首相受询是否会接见董教总而报以“还没收到约见信函”的回应时,董教总已在同年8月28日发表文告澄清:自阿都拉在2003年10月就任首相以来,董教总已经数次致函首相,表达拜见首相反映华文教育问题的意愿,并重申将再度呈函首相署,希望首相能尽早安排日期接见董教总代表。

除此之外,在接受《星洲日报》记者访问的过程中,教育部长希山慕丁也特别提到他与马华总会长黄家定、民政党主席林敬益以及马青总团长廖中莱等保持良好的关系。希山还进一步透露,他“了解以上三人的内心,知道他们不是逞英雄的人,也不为个人利益,因此他们比较容易合作。”

希山的这一番表态不免让人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因为身为我国公共教育领域的最高官方主管,他肩负着不分阶级、种族、宗教和辈份,与每一位愿意为我国教育事业付出努力之人士合作的义务,然而,他的这番谈话却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难道只有与他熟络、互相了解对方内心的人士才能成为他愿意会见和合作的人选?”。国家教育政策的研议和商谈是攸关全民福祉的公共事务,可不是让几个政府高官促膝谈心的私人交谊啊!

事实上,在中文报普遍兴起催促董教总主动约见教育部长商谈华教课题时,有几项疑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居中传话以交换政治利益?

一)此次会面是否还是需要像过往首相以及教长本身所强调的那样,必须通过国阵的华基政党扮演传话人的角色来促成?

如果董教总与教育部长的会面一定要透过马华公会和民政党的从旁协助方能成事,否则任何来自民间的邀约信函一概不受理,这无异于英殖民地时代甲必丹政治文化的延续,难免予人巫统和华基政党正在尝试交换政治利益的印象。

一者“故意做球”让友党通过扮演华社与政府之间的桥梁,来凸现政党代表华社捍卫族群权益的民意合法性;一者则协助成员党的党要洗涤“手持利器威吓他族”的极端形象。我们还清楚记得槟州首席部长许子根博士在去年的民政代表大会,特地在教育部长希山出席的公开仪式宣称,手握马来短剑是马来族群展示民族文化的普遍行为,没有恶意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谈话。我们当然更记得马青总团长廖中莱以及其他马青团领袖不时为希山美言的戏码。然而这一切,除了政治人物和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利益交换外,被他们声称代表的社群(例如华社)究竟获得了什么具体的权益回馈呢?

二)为何希山慕丁自上任教育部长3年以来,多次表明没有必要接见董教总的代表,并一再重申马华领袖已经足以扮演向他反映华教课题之隐忧的角色,却突然在坊间吹起大选即将来临之传言的当儿,释放愿意与董教总会面的善意?

事实上,往年尤其是1999年华团大选诉求风波的教训,已经让华社成为“大选口头糖果承诺的惊弓之鸟”。大家很难相信,多年来华社积极通过多方管道向当局一再反映,却迟迟无法获得正面回应的华教权益相关诉求,会突然凭藉政治人物的一时口头承诺而获得具体的改善。

人们更担心,此次董教总与教育部长的会面最终只得到当局一个所谓的“原则上认同公平对待各源流母语小学”的承诺,却没有获得当局针对教育政策作出实质调整的回馈。这样一来,中文报催促董教总尽快约见教育部长的舆论,只不过变相成为促使董教总主动送上门给国阵政府公演“开明施政”的投诚举动罢了。

口头同意未必保障政策执行

这其实也是许多关心华文教育的人士所担心的事。在我国,教育部长的人选不是固定的,内阁部门的首长会随着政治势力的变动而换人,因此单凭一位教育部长或甚至是首相的 “口头原则上同意”,对教育政策的并没有长久的约束性作用。一旦部长和首相换人,教育政策又要依照新人的喜好来定夺,这是十分没有保障的。

更令华社不安的是,作出政治承诺的人自己都有可能随时反悔。1999年大选前夕,前首相马哈迪表示内阁原则上认同华团大选诉求的观点,而国阵旗下的华基政党则一律对华团大选诉求采取认同但不签署的立场。然而在大选过后,马哈迪医生在2000年的国庆献词中突然发飙谴责华团诉求工委会犹如共产党及 “奥玛乌纳”(Al-Ma'unah)一般的极端份子,最终诉求工委会在巫青团的施压下被迫宣布“搁置”《诉求》中的七点内容。因此,原则上认同只是一种政治权谋的公关用语;在政治权谋的层面以外只是空话。

三)如果没有具体华教课题的议程要和教育部长商谈,董教总还没有必要和希山慕丁会面?

教育部长希山慕丁提示,董教总不可以怀着任何议程、条件或要求来会见他,因为这会削弱董教总的诚意。教长对董教总提出这样的要求似乎有点强人所难。试想想,如果民间团体没有诉求要向部长反映、没有议程想和部长一块研议,干嘛三年来一直不辞劳苦的通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管道向部长发出会面的邀请?就如金明兄在《当今大马》发表的文章所提问的那样:难道要董教总领导人和希山慕丁还有首相喝茶叙旧,各自表述一轮对方表示尊重的立场,然后拍照上报宣传就此作罢?

在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政府主动接触民间组织,交换彼此对国家政策、公共资源的配置以及公共议题的看法,并尝试寻求双方认同的平衡点来治理国家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在我国,民间百姓和公民团体却仍旧臣服于古代封建帝国的政治文化,需要一再的在从政者的斥骂声中,哈腰弯背的主动向官老爷们求取公平的权益,并且还要等到大选将近时才有机会听一听官大爷们大多“口惠而实不至”的官腔,难道你不觉得可悲吗?Category: 政治(Politic)

此文刊载于2007年3月10日的《东方日报》“名家”版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_item.asp?NewsID=5462

Post a Comment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