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Code

网络--舆论和政治猎头的另类场域

2007年农历新年前夕传来了令网络社群惊讶又振奋的消息,以撰写我国高等教育评论文章而闻名于本地英文部落客圈子的潘俭伟(Tony Pua),在他的部落格中证实他决定弃商从政的消息。

潘俭伟也分别向传统平面媒体《星报》以及网络媒体《当今大马》透露,他已经脱售由他所创办的上市公司的所有股权,加入民主行动党,成为全职的政治工作者。他在加入行动党后,将担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的财经顾问(Economic Advisor to DAP Secretary-General),并且执掌英文版《火箭报》执行编辑的职务。

只接触本地中文源流报章,以及鲜少上网浏览英文部落格的读者可能会对潘俭伟这个名字感到异常的陌生。然而对密切关注本地高等教育事务发展的朋友来说,潘俭伟,或网络社群更熟悉的英文名字缩写Tony P,却是近两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议题评论界当中响当当的人物。

2004年,当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简称THES)在年度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把马来亚大学列在第89名的排位时,不少我国国民曾经一度雀跃万分;马大校方以及部分政府高官还自鸣得意的将马大与国际首屈一指的西方名校相提并论,谓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准已经晋升世界前列的地位。

质疑大学排名评鉴准确性的先锋

然而,马大的世界排名与马大的真实学术水平是否相符在本地的网络圈子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而由潘俭伟以及另一名在美国修读博士学位的我国公民Ong Kian Ming一起经营的部落格Education in Malaysia (http://educationmalaysia.blogspot.com),就是本地率先质疑《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可能犯下误把本国国立大学的华裔和印裔同学当成外国学生,让马大在“国际学生比例”的评鉴项目中获得高分,因而跻身世界大学100强之乌龙的舆论先锋。

过后,马大在2005年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下挫80个排位,跌至第169名;负责拟定《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评估标准的QS Quacquarelli Symonds 调查公司执行董事南兹奥也在稍后出席于马大举行的世界大学排名讲座会上,证实了他们确实在评鉴2004年世界最佳大学的过程中犯下了误把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华裔和印裔学生当作外国学生的疏忽,并且已经在2005年的调查中作出修正,以至马大在2005年的排名大幅度滑落。这进一步确立了潘俭伟以及Ong Kian Ming在本地网络圈子中作为评论教育议题的权威部落客的地位。

除了在英文部落客圈子中享富盛名之外,潘俭伟令人侧目的地方还包括他的事业成就。潘俭伟在dot com热潮席卷世界的90年代中后期创办经营电子商务的公司,更在2001年以29岁之龄成为在新加坡挂牌上市的公司中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员。他也成功的带领其电子商务公司安然度过2001年前后发生的的dot com经济泡沫危机,展现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实战经验。

潘俭伟白手起家 凯里凭庇荫崛起

潘俭伟另一项令网民津津乐道的履历,是他和曾经留学英国的争议性人物--首相的女婿凯里一样,都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毕业生。虽然两人就读于牛津大学内不同的学院,但两人同样都是修读哲学、政治与经济学科。相对于凯里不可一世、嚣张跋扈的气焰和惯于靠操弄族群意识来博出位的投机政治个性,潘俭伟在撰写部落格文章以及回应网友的诘问和挑衅时,所展现出超越族群本位的深入分析、理性辩论、勇于承认错误以及不亢不卑的议事态度,让网民对潘俭伟的学养更为折服,也殷切期盼这两位牛津大学毕业生有朝一日能在政坛交手。

另外,潘俭伟是靠自己的实力“白手起家”,并在竞争激烈、适者生存的的商场上脱颖而出,成功掳获投资者的赏识而注资协助他的公司在新加坡挂牌上市;相对于靠长辈庇荫而谋得政治权位,以及频频为限制本国公平商业竞争生态的新经济政策背书的凯里,潘俭伟与凯里的比较也让人产生“基效制”对比“固打制拐杖”的联想。

事实上,潘俭伟或有可能参政的动向最先由Joceline Tan在去年11月于英文报《星报》发表的专栏文“Cyberspace talent search”所披露。Joceline Tan在文章中指出,过去一年以来民主行动党正不遗余力的向本地网络圈子中涉足政治评论议题的知名部落客伸出橄榄枝。一般相信,这些更活泼、更具创意、评析与辩论能力出色、对国家时政格局的改善充满抱负,而且在年轻网络世代群中深具号召力的部落客,有潜能成为政党在大选时的尖兵。

网络自由舆论冲击传统媒体的公信

近几年来,由网络媒体、网络论坛以及部落格所共同营造的自由舆论生态,对受到执政当局严厉监管的本地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避免踩到言论禁区而遭到当局援引媒体法规进行惩戒,主流媒体被迫在新闻编采作业上处处自我设限,以至遗漏了许多攸关人民切身权益的新闻。因此,相对于网络媒体和部落格百无禁忌的新闻报导以及议论时政的模式,主流媒体在许多阅听人心目中的公信力正在迅速的褪色。

面对网络传播媒介强力的竞争,一些不思进取的主流媒体更向当局要求对网络媒体和部落客采取同样规格的严厉管制,以让双方在同样尺度的言论空间上竞逐资讯受众群和消费群。和执政党关系密切的主流媒体也有意无意的在新闻报导和评论文章中对网络媒体及部落客展开直接或间接的抨击,把后者描绘成躲在法律背后“开了一枪就偷跑”的谣言散播者,藉以削弱网络媒体和部落客的言论公信力。近来,亲巫统的新海峡时报集团起诉部落客诽谤的诉讼案件,也被不少政治观察员视为执政当局尝试透过代理人间接警告网络社群谨慎发言的暗示。

本地在野政治势力对网络影响力的认可

以上种种事态发展,虽然显示了网络传播平台在政治宣传以及政治势力博弈的作用上越来越受各方的重视,然而,究竟网络政治议题的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在左右本地政治势力之格局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至今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一般而言,我国网络舆论力量的真正崛起,是在现任首相阿都拉领军赢得2004年大选后的才显著发生的现象。网络舆论对本地政治格局的具体影响,还需要经过来届大选的检验,才能作出较为确凿的论断。

无论如何,由于网络传播平台已经深入城市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而城市中产阶级人士很可能在与乡里亲友的互动中发挥带动乡区选民投票倾向的作用,想来没有政党敢于冒低估网络舆论的风险。

潘俭伟是靠网络媒介--部落格的传播功效,而在短短的两年内广为人们所认识的公众人物。因此,民主行动党招揽潘俭伟入党,并赋予他举足轻重的政党职务,既:负责宣传政党讯息的党报执行编辑任务,以及负责提供政党领导层政见咨询的秘书长财经顾问的职务,可算是本地在野政治势力对网络传播媒介的潜能和影响力,极具标志意义的认可。Cagory: 政治(Politic) ; 媒体(Media)

此文刊载于2007年2月23日和2月24日的《东方日报》“名家”版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_item.asp?NewsID=4338

Post a Comment

0 Comments